2024年1月28日星期日

內佈施和外佈施 文/星雲大師

 


1

「內」是生命、智慧、般若,願意將智慧、知識貢獻給人,或是傳授他人技能,甚至把自我的生命佈施出去,這是內財佈施。

「外」是指物品、錢財,把我們的身外之物與人廣結善緣,叫做外財佈施。人生如果能將自我的財物、生命、身體、精神奉獻給眾生,是很有意義的。

2

佛教講外財佈施,有兩個原則:第一不能自苦,就是將自己的物質錢財佈施給人而不感覺到苦。第二不能自惱,既然已經佈施給人了,就不要心生懊惱,這樣才是合法的佈施。

3

宋朝的永明延壽禪師,出家前是一個官府太守,生性慈悲,喜歡放生,他經常把朝廷給他的官餉用來放生佈施,有一次他為賑濟而挪用公款,因觸犯國法,被朝廷起訴,臨斬時,他忽然心有所感:「雖然我行善佈施是佛法、是義舉,但是就國法來說我是犯罪的。觀音菩薩!我數十年來的信仰您,您能救我一命嗎﹖」就在他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時,大刀砍殺下來,頭沒有斷,刀卻斷了。朝廷問明詳情之後,即釋放他。可見得不慳所有的內外行施,功德多麼殊勝。


(摘自:星雲大師《勝鬘經十大受》)


【佈施·詩詞】


《西江月(八)》

 宋·張伯端​‍

住想修行佈施,果報不離天人。

恰如仰箭射浮雲。

墜落只緣力盡。

爭似無為實相,還須返樸歸淳。

境忘情性任天真。

以證無生法忍。


《頌證道歌·證道歌》 

宋·釋印肅​

住相佈施生天福,不用贊龜並買卜。

分毫不贈自家修,如影隨形皆具足。


《金剛隨機無盡頌·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》

宋·釋印肅​

皆為七寶聚,佈施心所住。

人天小果因,爭得入佛位。


佈施:十種利益


《月燈三昧經》雲:佈施十種利益。佈施乃破慳貪之前陣,入道之初門。菩薩行能此者,則獲十種利益也。

1、降伏慳吝 

謂修菩薩行者,若能佈施,則慳鄙吝惜之心,自然降伏,不復萌動矣。

2、捨心相續

謂修菩薩行者,行於佈施,財雖匱乏,而喜捨之心,無有間斷也。

3、同其資產 

謂修菩薩行者,施心無量,觀諸眾生,與己無異,所有財產,平等受用,無有彼此也。

4、生豪富家 

謂修菩薩行者,於一切財物,常行惠施,心無吝惜,則當來果報,必生豪富之家,財寶具足,受用無窮矣。

5、生處施心現前

謂修菩薩行者,此生既能行於佈施,則感後世隨其所生之處,而他人施與之者,皆無慳吝之心矣。

6、四眾愛樂

謂修菩薩行者,既能常懷惠施,無所慳嫉,則四眾之心,常生愛樂,而無嫌恨也。

7、入眾不怯

謂修菩薩行者,既能佈施,而為四眾之所愛樂,故入大眾之中,自無畏怯之心也。

8、勝名流布 

謂修菩薩行者,能無所求而行佈施,則人多稱贊,勝妙名聞,流布遐邇也。

8、手足柔軟 

謂修菩薩行者,好行佈施,濟人缺乏,能感手足柔軟,相好圓滿之報也。

10、不離知識 

謂修菩薩行者,自初發心行施以來,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善知識等,獲聞法要,未嘗遠離也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