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31日星期一

如何修出平常心 文/星雲大師

 如何修出平常心

星雲大師 


什麼是平常心?有一次,有源律師問大珠慧海禪師:「和尚修道還用功否?」禪師答道:「用功。」有源問:「怎麼用功?」大珠慧海說:「饑來食,困來眠。」有源又說:「所有的人都如此,怎麼算是用功呢?」大珠慧海回答:「那不一樣,他們吃飯時不肯好好地吃,百般思索;睡覺時不肯好好地睡,千般計較,所以不同啊!」


如何有平常心?


1、得財不喜是平常心


人之性,在有所得;老年得子,貧時得寶,寒時得衣,饑時得食,都喜不自勝。有所得不禁歡喜,此乃人之常情,但是有修養的人,「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」,錢財有無,在他看來不是很重要,所以得之不喜,失之不憂,這就是平常心。


2、失利不憂是平常心


世間上,好事不常有,難堪事則經常發生。有的人生意經營不善,失利了;股票崩盤,失利了;甚至銀行也會關門,大公司也會倒閉。失利時,有人想不開,煩惱憂慮,有人看不開,情緒失常。


所以佛法講「有日要思無日時」,得財固然是好事,失利也是常事,何必太計較?只要有信心,一切都可以再來,這就是平常心。


3、享譽不驕是平常心


人在無所得時,尚能保持一顆平常心,一旦享有榮耀名位時,就不容易有平常心了。例如體育競賽,勝不驕,敗不餒,就是平常心;創業時,享譽不驕,受辱不計,就是平常心。


歷史上,韓信不計較「胯下之辱」,所以能成就大事,這就是平常心。


4、受謗不惱是平常心


一個人受到別人的譭謗,叫他不氣惱,非常不容易。尤其感覺委屈冤枉時,更如火上加油,心生嗔念,甚至與人拚得你死我活,不肯罷休。


假如受謗時,能自我反省,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;被人冤枉了,心想這是為自己做一警惕,不懷嗔恨,仍能如如不動,那就是平常心。


有了平常心,有所得時就不會過分貪求;有所失也不會過分煩惱;有了榮耀,看成是大家的成就;受到譭謗,反而覺得受到了教益。能以平常心處世,人生何處不春風?


保有平常心的四種方法,提供大家參考:


得財不喜是平常心。


失利不憂是平常心。


享譽不驕是平常心。


受謗不惱是平常心。



禪林寶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