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18日星期二
七難
七難脫險
〈普門品》在「觀聲救濟」項目,便一共舉出了七種災難—火難、水難、風難、刀杖難、惡鬼難、幽繫難、險路難,此即〈普門品〉著名的「七難」。「七難」說的是身體遭遇的災難,經中又說人們心裡的貪、瞋、癡三毒,只要念觀音菩薩就能脫險解毒。聖嚴法師說:「七種苦難只是代表,其實觀世音菩薩是有求必應,所有的苦難都會救濟。」三毒
贪、嗔、痴:又名三毒;指毒害出世善心的三种烦恼──贪、嗔、痴。又作三火、三垢、三缚。
贪,是一种染着的心理。所谓染着,就是对自己喜爱的对象产生贪念。贪的表现形式很多,吝啬就是其中之一,贪财的人,不但舍不得将钱财与人分享,甚至舍不得自己享用。骄慢也是其中之一,自恋的人,往往特别贪执自己的长处,觉得高人一等。谄曲还是其中之一,因为贪着别人的财富地位,就去溜须拍马,阿谀奉承。
嗔,是对自己讨厌的对象排斥抗拒,也有很多表现形式。有因厌恶产生的嗔恨,有因嫉妒产生的嗔恨,也有因得不到产生的嗔恨。
痴,是愚痴,如不明事理,不知因果法则,不了解无常、苦空及解脱之道,都属于愚痴的表现。
据《大智度论》卷三十一载,有利益我者生贪欲,违逆我者生嗔恚,此结使不从智生,从狂惑生,故称为痴。此三者为一切烦恼之根本,荼毒众生身心甚剧,能坏出世之善心,故称为三毒。三毒有正、邪之分,如诸佛净土仅有正三毒,无邪三毒。又大藏法数卷十五区分二乘及菩萨各有三毒,二乘者欣求涅槃为贪欲,厌离生死为嗔恚,迷于中道为愚痴;菩萨广求佛法为贪欲,呵恶二乘为嗔恚,未了佛性为愚痴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