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3月3日星期日

佛不渡人人自渡 佛學典故



佛學典故:佛不渡人人自渡,心存善念,自得幸福圓滿

2024年03月03日 22:09   日月風


佛學浩渺,博大精深,又因類目、學派繁複,往往使人望洋興嘆,難窺全貌。雖然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常常聽到「我信」之類的話語,但是真正在討論起來,往往是大相逕庭,令人慨然而嘆。

比如人們經常掛在口中的「命運」,很多人總喜歡與佛聯繫起來。殊不知,佛陀其實是否定命運存在這種說法的,而且在戒律里也明確指出,反對占卜之類的東西, 更何況那些拜佛燒香祈禱好運和保佑之人,那就更與佛的思想相去甚遠了。如此信佛,那佛又該信誰呢!要知道,佛的思想是引導世人的修心修性,指導世人行事的一種處世法則。與神話故事裡的佛「法力無邊」並不是一碼事!

佛經、佛義是好的,每個人也都有信仰的自由,這本是無可厚非的。只是,太過扭曲和迷信都是不恰當的。今天,就給大家講幾個有關佛學文化的典故。

佛不渡人人自渡:

佛教是否定「宿命論」的,這在諸多「經義」中都可體現。「佛」這個字本身就是一個抽象的統稱泛指。可以理解成「修行圓滿者」,也可理解為醒悟的「覺醒者」。並不是具化某個人。我們可以理解成一種法則規律或者一種理論知識。

世人曾經問佛陀(釋迦牟尼),大概的意思就是說:佛既然大善、大覺、大智,況且具有大能的法力,為何不把這個世界改變成美好的世界,把那些貪婪的惡人渡化成心懷大愛的良善之人呢?難道佛祖沒有慈悲之心嗎?為什麼不來拯救渡化我們?

佛說:我拯救不了你們,人是未來的佛,佛是未來的人。一切皆有輪迴,人當自我拯救,自我修行就可成佛。大概的意思就是說,眾生平等,佛由眾生來,又回眾生去,你我皆平等,本事無高低。我又如何能拯救你自己的選擇呢!苦難,煩惱皆是你自己的選擇。你不醒悟,誰又能渡化拯救得了你!

人生在世,苦辣酸甜都會存在,也會經歷坎坷困境。而這些,恰恰就是一個修心修行的過程。佛說諸法皆空,萬法由心。心若無苦,自無煩惱。所謂的歡喜悲憂皆來自內心的選擇。人與佛之間並沒有本事的高低,只有修行的領悟之別。

佛的本意是希望世人自己開創把握命運,而不是聽天由命。這本就是佛之真理,是佛對世人的慈悲點化和指引,只可惜的是,很多人卻不明白此中道理。也是對「佛渡有緣人」的誤解。認為燒香拜佛,求得佛祖保佑就能如願所償。認為佛和菩薩只會幫助信奉他的人,這種信仰實在太狹隘,也太迷信了。

「佛度有緣人」是一句禪語,也是佛教中的一個典故。大概的內容就是: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在遭遇水災時爬到屋頂,祈禱佛祖的拯救。期間有幾次村民駕著小舟經過,呼喊他上船逃生,但是他卻說:你們走吧,我這樣虔誠信奉佛祖,佛祖會感念我的虔誠來相救的!

在滔天的洪水即將淹沒這個信徒的時候,有一個禪師駕船經過。於是信徒開始抱怨說:我平時如此虔誠供奉佛祖,但在此危難時刻,為何不見佛祖救我。禪師嘆了一口氣說:佛祖化作幾次小船來救你,你都放棄了逃生的機會,這都是你自己的選擇,你又何須抱怨呢!看來你終歸與佛無緣!

有這個典故也可以看出,「佛渡有緣人」其實也就是「佛不渡人,人自渡」。佛只是在指引而非萬能。所謂「渡化」其實就是一種宇宙因果定律。佛在循循善誘著人們自己把握命運,按照佛法中的指示感悟自救和自我渡化!除了哲理也具有一定科學性。是一種心性修行的強大過程。

向佛祈禱莫如學佛修行:

佛經有云:「自心自悟,自傘自渡」。人們信佛,是因為佛理入心,崇尚美好。佛陀還說:人人皆可成佛!無論神話中的佛祖經歷了多少萬年。但是在佛經中都會談到輪迴和人之生死,沒有哪個生命是永生的,只有精神的永存,佛也如此。

佛陀修行由心見性,獲得圓滿,也是在平凡俗世修行而成。這印證了佛之經義,每個人的修行都要依止自己,莫要依傍他人。佛教中一切修行法門,主要的是使人明白自心。佛教的一切修行方法,都是讓每個人清淨自心。如此可見,真正了解信奉佛的人,是不會向佛祈禱、祈求的,更應該學習佛的所思所行。

釋迦摩尼在逝多林那個地方,看見地上很不乾淨,於是就拿起掃帚來開始打掃。佛祖的弟子舍利子大目犍和大迦葉阿難陀等聞訊趕來,也都效仿佛祖,一起打掃。事後,佛祖對弟子們說:掃地其實可以讓自己的內心清淨,也可以讓他人的心更清淨。既可方便大家,又可養成勞動的習慣,是培養美好品德的體現。

佛陀這段話包含著禪機,看似說的是「掃地」,其實指的是「掃心地」。對於普通人來講,掃地是很平常也是枯燥的事。但是對於修行者來講,這其實就是修行中的日常。一念一行皆來自平常,口中善念修行那是自我「人設」,而非是真正的修行


人的心靈是複雜多變的,相由心生,骯髒和清淨都是來自心靈。這也是「心淨則佛土淨」的含義。世人之所以有諸多痛苦和煩惱,其實說白了都是因為自心的不清淨。特別是受一些物慾世俗的影響,從而陷入塵世的各種誘惑之中,迷茫不可自拔。生出諸多的貪慾,卻希求佛祖保佑如願所償。卻忽略了因果定律。

佛陀說的這句話也是對世人的一種指引,一呼一吸間的生命本就短暫。而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腳下的一切,才是真正的擁有。人間行腳,本就是修行,而非是痛苦的跋涉。自淨其心,自淨其意,腳下自然能踏出一條美麗的路。


小結:

向佛祈禱莫如學佛之修行。佛不渡人,人自渡。自己有傘,就可以不被雨淋,同樣的禪理,如果心存善念,不懷貪慾,那就是真如佛性,自然也不會被世俗煩事困擾拖累了!


佛說:眾生皆是佛。那究竟誰才是佛?其實佛就是我們身邊的善人,佛就是我們心中的善念和世上的善行。只要心中有佛,那麼處處皆是佛。善因,善念,善行,善事都是佛,人人皆可自渡,人人皆可成佛。


人生也是如此,在追求幸福和快樂的旅途中,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。無需悲嘆過去的苦難,也無需奢求明日的福報。活在當下,做好日常,淨心而行,種善因,證善果,那麼腳下即是幸福原鄉。也許這就是佛陀期許我們的幸福圓滿!




千萬不要把福報漏了 文/星雲大師

 

星雲大師:千萬不要把福報漏了


  我們賺得的錢財,把它放在口袋裡,口袋有缺口,錢財漏了;我們積聚的東西,把它放在箱子或籃子裡,箱子或籃子有洞,我的東西漏了。有的人修福積功德,犧牲奉獻,無如不懂得「攝心守意」,讓身口意有了缺漏,善行義舉也會隨著缺口漏了,殊為可惜。


  有的人布施行善,只是布施的時候,心不甘、情不願,讓受者的尊嚴受到傷害,對方不但不感謝你的施予,反而因為你的語言行為刻薄,因此懷恨在心,如此縱有善行,布施的功德也會漏了。


  你幫人忙,協助別人做了多少好事,但是你一直抬高自己,自我膨脹,別人不服氣,反而對你訾議,這就是你的功德有漏了。


  有人信仰宗教,受到信仰的熏陶,也懂得要說好話、做好事、存好心,如此積聚很多的功德福報。無如在某一種情況之下,只要稍遇逆境,他就大發牢騷,心生怨恨,感覺懊惱,甚至口不擇言、怨天尤人,故而他的義行福報,就會漏了,真是不值。所以,有許多人為什麼做好事卻沒有好報呢?因為他的身、口、意缺口太多,福報功德自然也會漏了!


  怎樣防漏呢?


  第一、要慎言:一句話可以成功,一句話也可以失敗。謙虛、感恩,福上加福;如果說話刺傷別人,縱有功德,福報也會漏了。


  第二、要慎行:既已做了好事,就應該好好的把握,不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。正如自己的物品,不懂得保養,反而加以踐踏,當然好的東西也會壞了。


  第三、要慎思:既已給別人的好因好緣,就要往好處去想;如果幫助了別人,心中又生懊惱,如此即使身做好事、口說好話、心想好意,但是因為有漏,就如同鍋子漏了、碗盤漏了、房子漏了、口袋漏了,你怎麼能積聚福報功德呢?


  有的人一面賺錢,一面浪費;一面種植,一面踐踏。有漏的世間,有漏的眾生,保不住功德因緣;世間的功德好事都被我們自己的身、口、意漏了,正如茶杯有了破洞,水就會漏失掉。所以,吾人應該要時時刻刻謹言慎行、攝身防意,千萬不要讓三業把我們的「福報漏了」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