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善音聲】南無🍀多羅觀音🍀
🎉生命是一種回聲,順手將最好的分享出去,就會在不經意時收到最好的。
🌎給每個生命 無量光的祝福 infinite blessings
星雲大師講解《慈悲觀》
佛教以慈悲為懷」,這是人人耳熟能詳的口頭禪。然而如果進一步去探討慈悲的真義為何,則不一定人人都能瞭解。《法華義疏》說:「慈悲即拔苦與樂。」佛教的三藏十二部雖然有無量的法門、教義,但是皆以慈悲為根本 ; 「慈悲」是菩薩「施化之本」 ( 《妙法蓮華經文句》 ) ,一切佛法如果離開慈悲,則為魔法。《宗鏡錄》說:「以菩提心而為其因,以大慈悲而為根本,方便修習無上菩提。」菩薩因眾生而生大悲心,因大悲心而長養菩提,因菩提而成就佛道。如果菩薩看到眾生的憂苦,不激發慈悲心,進而上求下化、拔苦與樂,就無法成就菩提大道,因此慈悲心是菩薩成佛的必要條件。
慈悲不是佛教徒的專利,慈悲是一切眾生共有的財富,人間因為有了慈悲,生命因此充滿了無限的意義 ; 顛沛的人生歲月里,因為有了慈悲,前途才有無限的憧憬。慈悲之心是萬物所以生生不息的泉源,慈悲就是佛性,有了慈悲,眾生因此皆得成佛。
慈悲不是打不還手、罵不還口,當公理正義遭受無情的打壓排擠、當正人君子受到無端的毀謗抨擊時,能夠挺身而出,這就是一種勇敢的、積極的慈悲。慈悲要有智慧,慈悲不是一時的惻隱之心,《摩訶止觀》說:「慈悲即智慧,智慧即慈悲。無緣無念,普覆一切 ; 任運拔苦,自然與樂。」慈悲是透過公理的感動助人,慈悲不是熱鬧的隨眾起舞,而是心存正念的服務濟人 ; 慈悲也不是私心的利益親友,更不是有所求的惠施於人,慈悲的最高境界是怨親平等、無我無私的利益眾生。
慈悲並不是一個定點,而是情感的不斷昇華,《華嚴經》的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」,這種「以天下之憂為憂,以天下之樂為樂」的胸懷,就是慈悲。慈悲也是做人應該具備的條件,一個人寧可以什麼都沒有,但不能沒有慈悲 ! 有人說慈悲就是愛,但是世間上的愛有染污性,處理不當時,反而變成痛苦的淵藪、煩惱的來源。
《觀音玄義記》說:「慈悲即是誓願。」慈悲是淨化的愛、昇華的愛,是無私而充滿智慧的服務濟助,是不求回報的佈施奉獻,是成就對方的一種願心,集合了愛心、智慧、願力、佈施,就是慈悲。
慈悲是自己身體力行的道德,不是用來衡量別人的尺度,真正的慈悲也不一定是和顏悅色的贊美鼓勵,有的時候用金剛之力來降魔伏惡,更是難行能行的大慈大悲。
一般人都知道慈悲,人人都會說慈悲,甚至於自己也在奉行慈悲,但是對於慈悲的意義與層次卻不一定能透徹瞭解。譬如某人做了破壞公益、傷害他人的事,必須接受懲罰時,有些人就會為此人求情說:「慈悲慈悲他嘛 ! 」慈悲由寬恕包容變成了姑息縱容的意思,是曲解了慈悲的涵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