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
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
一切由己 文/星雲大師
一切由己
文/星雲大師
一切屬他,則名為苦,
一切由己,自在安樂。
──《大般涅盤經》
佛法有時候講「有我」,有時候講「無我」,這些都是方便說,最高的境界,是到達所謂「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的無我境界。無我,是一個超越時空、泯除分別對待的涅盤世界。然而我們置身於現實的世間,還是有苦、有樂,要做到「無我」並不容易。這個苦樂是怎麼來的呢?
「一切屬他,則名為苦」,人往往因為別人擁有錢財,我沒有;別人擁有房子,我沒有;所有的一切,別人有而我沒有,就會感到自己比別人苦。尤其看到別人榮華富貴,自己窮困潦倒,嫉妒心便油然生起;看到他人一切現成,自己什麼也沒有,更是苦不堪言。所以很多人抱持著一顆不歡喜的心來做事,總認為這個公司、工廠是你的,又不是我的;社會上很多的善行,他也不願意去做,總認為做好事只是對別人有利益,和我一點關係也沒有。人一旦有了這樣的心態,不管他走到哪裡,都會感到人生很痛苦。
假使「一切由己」,就會「自在安樂」。好比種田,想到這是自己的田,即使汗流浹背,將來收成的是自己,一定會很歡喜去做;同樣的,世間很多的工作,只要能想到是自己的,自然會心甘情願去承擔它。所以,當你認為這個世間是我的世間,世界是我的世界,怎麼會不愛護這個世間、這個世界呢?想到河川是我的,公園是我的,道路是我的,怎麼會不要它整潔美觀呢?甚至你認為這個世界、一切的眾生,都是和我有關係的生命共同體,又怎麼會不希望大家共存共榮,彼此安居樂業、幸福吉祥呢?
因此,過去有年輕人到佛光山請求出家,我都會問他:「佛光山是誰的?」從這個問題可以看出他有沒有資格在佛光山出家。如果他說「佛光山是你的」,表示和他沒有關係,那麼他在這裡怎麼會快樂?如果他說「佛光山是我的」,認定這個地方是他的,他才會好好的安住在這裡。
這首偈語啓示我們:一個人若能感受到世間所有的一切,都是和自己有關係的,自然會對它產生歡喜,進而與它融和共存,那麼他就能擁有一個自在安樂的人生了!
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
修行之人 文/星雲大師
修行之人
文/星雲大師
2017-07-31
修行,含有實習、修養、實踐之意;簡單的說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。宗教本即有信仰與修行的雙重要求,以佛教而言,行者自身欲實現佛陀體驗之境界,而專心精研修養,則稱為「修行」;而實行修行功夫者,則稱之為「行者」。一般來說,我們看到出家人,便說這是修行的人;看到學佛的居士,也說這是修行的人;或者看到吃素的人,甚至看到有道德、有慈悲的聖賢,也稱之為有修行的人。到底什麼是修行之人?有四點看法:
第一、能為眾生說因果:一個人可以不信佛教,但不能不信因果,所謂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;不是不報,時辰未到。」善惡因果是非常科學的理則,一個人有了因果觀念,就不敢為非作歹;有了因果觀念,就不致於亂了自己的生活,亂了社會的秩序。因此,凡是能為人宣說因果道理的人,就是修行之人。
第二、能為眾生解困厄:當眾生有困難、苦厄時,我能幫他解除,就等於他挑的擔子太重了,我幫他分擔一點;他心中的障礙太多了,我替他分憂解勞。尤其能用佛法讓人遠離無明,讓人解除心裡的煩惱、束縛,這樣的人也可以稱為修行之人。
第三、能與眾生共患難:有的人有福能同享,有難卻不能同當。一個修行的人,當別人有了困難時,應該立刻給予幫助。例如,當別人需要協助的時候,給他一些助緣,陪他共度難關;當別人傷心、失意時,給他一個笑容、一句鼓勵,助他跨出心情的谷底。像這樣的人,也是修行之人。
第四、能與眾生共安樂:願意與人共患難的人固然難得,有時當別人歡喜快樂時,也要能隨順眾生,跟著大家一起同樂。如果別人歡喜,你卻哭喪著臉,不但自己痛苦,也破壞別人歡喜的心情。因此,當別人快樂時,不能破壞他、忌妒他、傷害他,而要懂得隨喜讚歎,懂得助人之興,懂得與大家共安樂,這種人也可稱為修行之人。
所謂「修行」,不一定要每天誦多少經、拜多少佛、做多少功德善事;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,時時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,隨喜隨緣的助人、與人為善,這就是最好的修行。所以,何謂修行之人?有四點意見:
第一、能為眾生說因果。
第二、能為眾生解困厄。
第三、能與眾生共患難。
第四、能與眾生共安樂。
(出自《星雲法語》)
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
【逆增上緣】南無💖普淨佛💖
【逆增上緣】南無💖普淨佛💖
☀在生命的旅程中,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,其中不乏一些小人。
💧他們可能因嫉妒而心懷不軌,或因無知而口出惡言。這些小人如同黑暗中的陰影,試圖阻礙我們的光芒。
💖面對小人,我們應該明白,他們的存在並不影響我們的價值。真正重要的是,我們如何選擇回應他們的行為,以及在困難中保持自己的立場。
☘與其將精力浪費在小人身上,不如專注於自己的成長與追求。讓我們用智慧和堅定,繼續在生命的舞臺上閃耀屬於自己的光芒,無懼任何阻礙。
給自己💖💖💖 無量光的祝福
2025年4月6日星期日
【星雲說偈】| 造業自受
【星雲說偈】| 造業自受
如鐵自生鏽,生已自腐蝕,
犯罪者亦爾,自業導惡趣。
──《法句經》
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」,是世間必然的定律,無論是誰造業都是自作自受。這首四句偈說明瞭,造惡就像鐵生鏽,鏽是從鐵而生,生鏽後就慢慢腐蝕了鐵,做惡事遭到惡報,也是一樣的道理。作惡者終會因己所造的惡業而墮落惡道,就像那些鋃鐺入獄的人,多數都是因為自己造業所致。
「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」,菩薩不輕易種惡因,因為造惡因必然會得惡果,因此菩薩畏因不畏果;眾生則畏果不畏因,等犯了過錯受報,才開始畏懼懊悔,已經為時已晚。所以,我們要學習菩薩「慎之於始」,防罪於未然,平時就要警覺自己的身口意,不隨便造業。如何不造業呢?
第一、要律己:儒家主張「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」,這就是律己的功夫。律己,是懂得自我管理,自重自愛。佛教則以五戒、十善……種種戒律來規範自身,減少造業。
第二、要行慈:多行慈悲事,是一種結緣,也是積德。時時讓自己的心念向善,多行好事不但不造罪,還有功德。
第三、要聞法:平時要聽經聞法,才能具足正知正見,才能通達事理,增長智慧,懂得判斷什麼事當為、什麼事不當為,多聽經聞法才能悟道。
第四、要自在:身心自在才能解脫。我們因為業力的束縛不得自由,受業力的牽引不得自在。只要能懺悔罪業,積極行善,我們的身心就能解脫自在。
我們平時對於好壞、善惡、是非、正邪,要有智慧去分辨,就不會被惡業牽引而墮入惡道里去。倘若是非不分,善惡不明,等到行惡受報時,懊悔也嫌遲了!
二○一四年八月十二日刊於《人間福報》
2025年4月5日星期六
2025年4月1日星期二
治心之道 文/星雲大師
【星雲大師對你說】治心之道
中國人有一句話說:「藥石醫假病,真病無藥醫。」所謂的真病,指的就是心病。我們的心有貪瞋癡慢疑的煩惱疾病需要轉換、淨化和調伏。以下提供八個治心方法,供吾人參考:
第一、以靜心對動心:現代人普遍患有浮躁不安的通病,終日恓恓惶惶,不知生活的目的為何,如果能每天有一點寧靜的時間,透過禪坐思惟觀照,必能滌清塵慮,引發智慧。
第二、以好心對壞心:我們的心,時而聖賢,時而魔鬼,載浮載沉,好好壞壞。好心一起,萬事如意;惡念一生,萬障門開。因此我們要摒除壞心,攝持正念,泯除自他之對待,培養慈悲喜捨,便能以好心對治壞心。
第三、以信心對疑心:懷疑是根本煩惱之一,世間上有不少悲劇導因於猜疑;疑念一起作繭自縛,人我猜忌,如高山阻隔,見不到真實之自他,因此我們要學習以信心調伏疑心的毛病。
第四、以真心對妄心:我們的心念妄想雜亂,必須以正念來對治妄念,以無念來對治正念,無念即是泯除差別,平等一如的真心。意即:「心中有佛離心念,念得心空及第歸。」
第五、以大心對小心:所謂「百川入海,同一鹹味。」「高山不辭土壤,大海不揀細流。」都在說明包容的重要。小,有限有量;大,無限時間空間。
第六、以無心對有心:虛空之所以為大,正因為空無。待人處世別有用心則心有牽繫,無心則不為一切萬法所繫。如果能以無心對治虛妄執著,便能享受隨緣放曠,任運不繫舟的逍遙。
第七、以恆心對變心:「人心惟微,道心惟微。」我們的心如同水上打毛毬,生滅不停,對這個無常的心念,我們要以恆心面對,才能不為形役,不為境轉,才能獲致身心的自在。
第八、以等心對偽心:揀擇、分別的心使我們的生活偏離正道,煩惱叢生,所以禪宗祖師教示以「等心」來對治「偽心」,也就是日常生活中要以真實、平等的心來待人處世,才能免於受困在妄想、分別的桎梏中。亦所謂「至道無難,唯嫌揀擇,但莫愛憎,洞然明白。」治心之道有八點:
第一、以靜心對動心。
第二、以好心對壞心。
第三、以信心對疑心。
第四、以真心對妄心。
第五、以大心對小心。
第六、以無心對有心。
第七、以恆心對變心。
第八、以等心對偽心。
【命運靠自己】文/星雲大師
【命運靠自己】
星雲法師:
一般人總想了解自己未來的命運是好是壞?因為人對於未可知的前途,總感到茫然,所以總想找一個預卜先知的方法,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。
其實命運不是天注定的,有時候,為了一塊錢,命運就不一樣了。一塊錢,拿去幫助別人,對方得到幫助,反過來支持你,你就得到了善緣。一塊錢,拿去作奸犯科,惹來喪身失命的災難。因此,一塊錢能夠帶給我們不同的命運境遇。甚至為了一個人、一句話、一件事、一個念頭,都會使我們的命運有所不同。所以要想改變命運,不一定要去看相、算命、卜卦,也不一定要找神明來解運。改變命運,要靠自己,我有四個方法:
一、道德的觀念可以改變命運:舉心動念,只要合乎義理、人情、道德,命運就會不一樣。
二、正確的信仰可以改變命運:不要迷信,不要邪信,不要讓神權控制,要信仰具有歷史、有道德、有人格、有能力的對象,他能幫助你,避免你走岔了路。
三、善意的結緣可以改變命運:你好心好意,與人為善,與人祝福,給人幫助,給人方便,各種善意的結緣,都可以改變命運。
四、合理的持戒可以改變命運:不做非法的事情,不動非法的念頭,一切行為都在法理、人情與義理之中,命運就不會變壞。
所以,改變命運的方法是:
一、道德的觀念可以改變命運。
二、正確的信仰可以改變命運。
三、善意的結緣可以改變命運。
四、合理的持戒可以改變命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