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7月24日星期三

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2024.07.24


農曆六月十九日 恭迎 〈觀音菩薩成道紀念日〉 廣大慈悲 積德行善 普利眾生




2024年7月21日星期日

星雲大師語錄

 



【知足簡單】南無 藥上菩薩

 【知足簡單】南無 藥上菩薩

心知足,生活就滿足,知足可以長養幸福;

心簡單,世界就簡單,簡單可以長養平安。

生命是一趟放下的旅行,放下越多,越能全心感受當下的風景。

一些寬容,一些大度,揮揮


手,笑一笑;新的一天,一切的不愉快都已經過去。



2024年7月17日星期三

自求多福 文/星雲大師

 星雲大師:自求多福


家庭裡,孩子會跟父母撒嬌爭取寵愛;學校裡,學生會跟老師耍賴要求加分;公司裡,員工會跟老闆暗示希望加薪;平時裡,我們會跟親友往來培養助緣。其實,外在能給我們的東西畢竟有限,有時也要看我們的福德因緣;福報緣份不具,強求不得。真正的福德因緣,不是到外面去求,而是向自己求,要求自己,自己健全了,福報不求自來,所以人要「自求多福」,有四點意見提供參考:


第一、求財不如勤儉:宋朝朱熹先生在《近思錄》提到:「懈意一生,便是自暴自棄。」我們想要發財,如果懶惰不事生產,財富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;想要發財,必須生活樸實,省吃儉用,加上勤勞努力,日積月累,財富自然會不斷增加。


第二、求名不如隨分: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成為有名望的人,名望不是靠別人平白奉送,要靠自己積功累德,自己健全。有的人一心追求名位,只為滿足個人的虛榮心及慾望,結果貪求無厭或過分執著,就容易陷入名利的大海裡,患得患失而憂苦終日,難以自拔。因此,追求名望最好的方法,就是自己隨分;能夠如實隨分,因緣到了,名望自然會來。


第三、求助不如結緣:人的一生,難免會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;當我們需要時,能夠適時提供助緣的人,就是我們的貴人。我們生命中的貴人在那裡?貴人就在結緣裡。平日與人廣結善緣,因緣自然會回饋於你。所以,求人幫助,不如自己主動跟人結緣,此即所謂「與其坐待因緣行事,不如創造因緣機會」。


第四、求福不如修身:人都希望自己是個有福報的人,得福報,也要有條件去享受福報。有的人一邊賺錢,卻一邊浪費;有的人一邊燒香祈禱,離開寺院教堂就惡口嫉妒。甚至有人祈求健康長壽,卻暴飲暴食,生活無度,這些都把自己的福報功德漏掉了。因此我們要修養自己,身心健全了,自然多福。


俗云:「生天自有生天福,未必求仙便成仙」,自己不努力行善,自求多福,卻祈求佛祖賜予,這有違因果道理。如經典所載,有人看到油在水上漂浮,祈求神明讓油沈到水底去;看到水裡有一塊石頭,祈求神明將石頭浮起來,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。因此,我們想要求得福份,必須靠自己努力奮發!



2024年7月13日星期六

星雲大師語錄

 #星雲大師【人間佛教語錄】

正義行事,公理不會長久湮沒;

心存善念,果報必然早晚現前。




2024年7月11日星期四

【做最好的自己】南無🦁文殊師利菩薩🍀

 【做最好的自己】南無🦁文殊師利菩薩🍀

💗善良的人不喜歡鬥,💪大氣的人不喜歡爭;

🙏低調的人不喜歡比,💡聰明的人不喜歡評。

不鬥修身,不爭養性;不比養心,不評養德。

別人待我如何,是別人的因果

我待別人如何,是我的修行

✨學最好的別人✨做最好的自己✨ 

給自己 無量光的祝福 infinite blessings



2024年7月4日星期四

是非 文/星雲大師

 少論他人短長 修行第一方

星雲大師 


〈醒世詩〉


世事紛紛如閃電,

輪回滾滾似雲飛;

今日不知明日事,

哪有功夫論是非。


白雲堆裡古家風,

萬里霜天月色同;

林下水邊人罕到,

方知吾道樂無窮。


        ――北宋・法演禪師


是非 


文/星雲大師


人際之間,最忌蜚短流長、捕風捉影,空穴來風的話,不僅自己苦惱,也傷害他人,成為是非。宋朝懷深禪師告誡世人:「莫說他人短與長,說來說去自招殃,若能閉口深藏舌,便是修行第一方。」做人,要少說人家的是非,少論他人的短長,這「便是修行第一方」。然而,世間的是非這麼多,怎樣來面對呢?


第一、不說是非:說話要有智慧,該說、不該說,也要智慧判斷。例如:所說非人不說、諂媚阿諛不說、出言招忌不說、說了招惑不說。佛門雲:「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句佛。」古德亦雲:「時時檢點自身事,莫費功夫論他人。」就是要人修好口德,不在自己的口下犯過失。


第二、不傳是非:君子不但不說是非,也要不傳是非,更不去渲染、擴大。所謂「是非止於智者」,就是讓所有的是非、惡言,到我這裡便截止了,不兩舌、不挑撥,以訛傳訛。念庵禪師有一首偈語說:「世事紛紛如閃電,輪回滾滾似雲飛;今日不知明日事,哪有功夫論是非。」講話自重,少說是非,多說好話,就能不傳是非,維護口業。


第三、不聽是非:世事多紛雜,此也是是非,彼也是是非;是非朝朝有,不聽自然無。假使聽到「是非」,也不必苦惱,要能分辨善惡、黑白、對錯,以真理判斷,不合道德、不合禮節,就當遠離。讓自己的耳朵不聽是非而聽實話,不聽惡言而聽善語,不聽雜話而聽佛法。


第四、不怕是非:現實的人生,到處都有是非,可是在一個有道之人聽來,一切都是因緣和合。是自己的是非,忍耐一下,終究會過去;或遭人毀謗,也是暫時的假相,無須喪氣,以譏我、謗我為助緣,當作是消災解怨。至於別人的是非,要用智慧判斷,不必跟著起舞,學習彌勒菩薩大肚能容,把是非、煩惱消融轉化,一切瞋怨自會平息。


面對是非之道,不但不說是非,不聽是非,不傳是非,不怕是非,進而檢舉是非,求證是非,公開是非,是非就會遁之無形,無法存在。



2024年7月3日星期三

#星雲大師【人間佛教語錄】

 #星雲大師【人間佛教語錄】 

「明理」,是事業成功的條件;

「無理」,是人格修養的缺陷;

「真理」,是宇宙人生的規則;

「道理」,是世間萬象的本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