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月29日星期日
2023年1月23日星期一
2023年1月11日星期三
【漫步娑婆】南無🍃觀世音菩薩🍃
【漫步娑婆】南無🍃觀世音菩薩🍃
人生中出現的一切,都無法佔有,只能經歷。我們只是時間的過客,總有一天,我們會和所有的一切永別。
深知這一點的人,就會懂得:無所謂失去,而只是經過而已;亦無所謂得到,那只是體驗罷了。經過的,即使再美好,終究只能是一種記憶;得到的,就該好好珍惜,然後在緣滅時坦然地告別。
給你我 🍀 無量光的祝福 infinite blessings 🍀
2023年1月10日星期二
修行之人 文/星雲大師
星雲大師:修行之人
修行,含有實習、修養、實踐之意;簡單的說,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。宗教本即有信仰與修行的雙重要求,以佛教而言,行者自身欲實現佛陀體驗之境界,而專心精研修養,則稱為「修行」;而實行修行功夫者,則稱之為「行者」。一般來說,我們看到出家人,便說這是修行的人;看到學佛的居士,也說這是修行的人;或者看到吃素的人,甚至看到有道德、有慈悲的聖賢,也稱之為有修行的人。到底什麼是修行之人?有四點看法:
第一、能為眾生說因果:一個人可以不信佛教,但不能不信因果,所謂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;不是不報,時辰未到。」善惡因果是非常科學的理則,一個人有了因果觀念,就不敢為非作歹;有了因果觀念,就不致於亂了自己的生活,亂了社會的秩序。因此,凡是能為人宣說因果道理的人,就是修行之人。
第二、能為眾生解困厄:當眾生有困難、苦厄時,我能幫他解除,就等於他挑的擔子太重了,我幫他分擔一點;他心中的罣礙太多了,我替他分憂解勞。尤其能用佛法讓人遠離無明,讓人解除心裡的煩惱、束縛,這樣的人也可以稱為修行之人。
第三、能與眾生共患難:有的人有福能同享,有難卻不能同當。一個修行的人,當別人有了困難時,應該立刻給予幫助。例如,當別人需要協助的時候,給他一些助緣,陪他共度難關;當別人傷心、失意時,給他一個笑容、一句鼓勵的話,幫助他跨出心情的谷底。像這樣的人,也是修行之人。
第四、能與眾生共安樂:願意與人共患難的人固然難得,有時當別人歡喜快樂時,也要能隨順眾生,跟著大家一起同樂。如果別人歡喜,你卻哭喪著臉,不但自己痛苦,也破壞別人歡喜的心情。因此,當別人快樂時,不能破壞他、嫉妒他、傷害他,而要懂得隨喜贊嘆,懂得助人之興,懂得與大家共安樂,這種人也可稱為修行之人。
所謂「修行」,不一定要每天誦多少經、拜多少佛、做多少功德善事;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,時時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,隨喜隨緣的助人、與人為善,這就是最好的修行。所以,何謂修行之人?有四點意見:
第一、能為眾生說因果,
第二、能為眾生解困厄,
第三、能與眾生共患難,
第四、能與眾生共安樂。
2023年1月6日星期五
2023年1月4日星期三
廬山煙雨 -- 星雲說偈 -- 多年古鏡要麼功
多年古鏡要麼功
多年古鏡要麼功,垢盡塵消始得融;
靜念投於亂念裡,亂心全入靜心中。
--清.普能嵩禪師
「多年古鏡要麼功,垢盡塵消始得融」,我們從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以來,被無明、煩惱覆蓋了我們的真如自性,見不到自己的本來面目。好像多年古鏡,被塵埃污漬,要下很多工夫去磨拭,等鏡面上的塵垢磨淨了,才能發揮鏡子照明的功用。
如何找回我們清淨的本來面目呢?可以念佛,可以拜佛,可以打坐,可以修持!
念什麼佛呢?念清淨心的佛,就是用念佛的方法來制止我們內心的妄念。拜佛,拜什麼佛呢?拜本心的佛,用拜佛的方式將自己心裡的佛性禮拜出來。其他方法如打坐、目的也是一樣,不外要認識我們自己。這就像身體染髒了要沐洗,衣服污髒了要清洗。洗滌了才會乾淨。我們的心髒了,被煩惱無明染污了,也要用念佛、拜佛、打坐等方法洗滌,才能將清淨的心靈顯現出來,如同古鏡磨盡,塵垢才能映照真面目。
「靜念投於亂念裡,亂心全入靜心中」,我們每個人都有顆虛妄的心,常在亂念裡生亂想、起無明,要用正念來對治,糾正種種妄想雜念。尤其人在情緒低落時,容易生憤恚、逞意氣,造成無法彌補的惡果,像洶湧的怒海掀翻船隻一樣。唯有在平靜的心態下,光明清淨的本性才容易看出來,自己的本來面目也才能自然朗現,將紛亂的一顆心,回歸到靜寂的境界中,自得朗朗乾坤,海闊天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