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0月30日星期日
慈悲觀 文/星雲大師
慈悲觀
星雲法師
「佛教以慈悲為懷」,這是人人耳熟能詳的口頭禪。然而如果進一步去探討慈悲的真義為何,則不一定人人都能瞭解。《法華義疏》說:「慈悲即拔苦與樂。」佛教的三藏十二部雖然有無量的法門、教義,但是皆以慈悲為根本;「慈悲」是菩薩「施化之本」(《妙法蓮華經文句》),一切佛法如果離開慈悲,則為魔法。《宗鏡錄》說:「以菩提心而為其因,以大慈悲而為根本,方便修習無上菩提。」菩薩因眾生而生大悲心,因大悲心而長養菩提,因菩提而成就佛道。如果菩薩看到眾生的憂苦,不激發慈悲心,進而上求下化、拔苦與樂,就無法成就菩提大道,因此慈悲心是菩薩成佛的必要條件。
慈悲不是佛教徒的專利,慈悲是一切眾生共有的財富,人間因為有了慈悲,生命因此充滿了無限的意義;顛沛的人生歲月里,因為有了慈悲,前途才有無限的憧憬。慈悲之心是萬物所以生生不息的泉源,慈悲就是佛性,有了慈悲,眾生因此皆得成佛。
慈悲不是打不還手、罵不還口,當公理正義遭受無情的打壓排擠、當正人君子受到無端的毀謗抨擊時,能夠挺身而出,這就是一種勇敢的、積極的慈悲。慈悲要有智慧,慈悲不是一時的惻隱之心,《摩訶止觀》說:「慈悲即智慧,智慧即慈悲。無緣無念,普覆一切;任運拔苦,自然與樂。」慈悲是透過公理的感動助人,慈悲不是熱鬧的隨眾起舞,而是心存正念的服務濟人;慈悲也不是私心的利益親友,更不是有所求的惠施於人,慈悲的最高境界是怨親平等、無我無私的利益眾生。
慈悲並不是一個定點,而是情感的不斷昇華,《華嚴經》的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」,這種「以天下之憂為憂,以天下之樂為樂」的胸懷,就是慈悲。慈悲也是做人應該具備的條件,一個人寧可以什麼都沒有,但不能沒有慈悲!有人說慈悲就是愛,但是世間上的愛有染污性,處理不當時,反而變成痛苦的淵藪、煩惱的來源。
《觀音玄義記》說:「慈悲即是誓願。」慈悲是淨化的愛、昇華的愛,是無私而充滿智慧的服務濟助,是不求回報的佈施奉獻,是成就對方的一種願心,集合了愛心、智慧、願力、佈施,就是慈悲。
慈悲是自己身體力行的道德,不是用來衡量別人的尺度,真正的慈悲也不一定是和顏悅色的贊美鼓勵,有的時候用金剛之力來降魔伏惡,更是難行能行的大慈大悲。
一般人都知道慈悲,人人都會說慈悲,甚至於自己也在奉行慈悲,但是對於慈悲的意義與層次卻不一定能透徹瞭解。譬如某人做了破壞公益、傷害他人的事,必須接受懲罰時,有些人就會為此人求情說:「慈悲慈悲他嘛!」慈悲由寬恕包容變成了姑息縱容的意思,是曲解了慈悲的涵意。
2022年10月28日星期五
2022年10月27日星期四
2022年10月26日星期三
2022年10月25日星期二
2022年10月24日星期一
2022年10月23日星期日
2022年10月22日星期六
2022年10月18日星期二
應世無畏 文/星雲大師
應世無畏 文/星雲大師
人和人相處中,最不安的就是畏懼和恐慌,所以觀世音菩薩不但救苦救難,而且佈施給人「無畏」。此中的意義,就如有力量的人和有辦法的人,對於一些弱小無助者,給予保護說:「不要怕,有我支持你!」此種佈施的精神至為重要。
因為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,給予眾生佈施「無畏」,所以在觀世音菩薩的諸多名號當中,又名「施無畏者」。相反的,世間上有的人不但不能給人無畏,反而給人畏懼。自己的語言、行為,總是能給人恐嚇就給人恐嚇,能夠給人畏懼就給人畏懼!這不但不是「施無畏」,反而讓社會上到處充滿了障礙、打擊,甚至戰雲密布,機關重重,令人深感危機四伏、危險難安。
語云:「知人知面不知心。」人與人之間,因為不知道此人對我是有利、還是有害,所以交朋友不得不提防將來的變化;招考員工,也不得不調查身世,以防備將來不利於團體。
在家庭中,長者也經常開示後輩,都是教他要「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無」。家庭里的父母、兄弟姊妹,雖然親如骨肉,有時也要有一些防備,怕你對家庭眷屬造成不利;在一個機關團體里,也總是制訂一些方案,以防離心分子有害於公事。
甚至大如國家,也組織各種機構,實行各種防護措施,所謂保密防諜、防貪、防盜、防洩密、防破壞等,所以有調查局、安全局,乃至警備總部,關防之多,就是因為對惡人、惡事,以及惡因、惡緣有所畏懼和防患於未然啊!
吾人立身處世,應有為眾生施予保護的慈悲智勇。我們要發願作眾生的保護傘,不受雨淋;要作眾生的手電筒,消除暗夜恐慌;要作眾生的舟航,讓大眾能離開苦海;要作眾生的家園,讓他免於餐風露宿,這就如觀世音菩薩的施無畏。
在這個世間上,雖然到處有聖賢善良之人,但是不可諱言的,許多貪瞋愚痴的地獄、餓鬼、畜生也和吾人同居一處,因此吾人處世,也應該學習膽量、智慧。所謂「忍者無懼」、「仁者無敵」;尤其重要的是「平常不作虧心事,夜半敲門心不驚」,以及「站在船頭穩,不怕浪來顛」的勇氣,只要自己日常遵守綱常紀律,待人處事慈悲正直,自當能夠磊落做人,自然能夠「應世無畏」也!
──摘自星雲大師《迷悟之間》
2022年10月17日星期一
【需要‧想要】南無 葉衣觀音🍀
【需要‧想要】南無 葉衣觀音🍀
我們都是這個世界的背包客,不可能背負著所有想要的東西,走完人生旅程。
難得的旅行,如果在妄想以及貪念裡打轉,是很可惜的。能夠「揀擇」是一種智慧,理解到「需要的其實不多」,就能在生命的旅程中,活出釋然的快樂。💖
☀️給您 無量光的祝福 infinite blessings ☀️
【最高處】南無 觀世音菩薩🍀
【最高處】南無 觀世音菩薩🍀
當你能夠,放下你的過去,耕耘你的現在,靜觀你的未來時,你就站在生活的最高處。
當你明白,成功不會顯赫你,失敗不會擊垮你,毀譽不會淹沒你時,你就站在生命的最高處。
當你修鍊到,足以包容生命中的不快,專註于自身的責任而不是利益時,你就站在精神的最高處。
無量光的祝福 infinite blessings
【把心安好】南無 觀世音菩薩
【把心安好】南無 觀世音菩薩

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
2022年10月14日星期五
學佛反求諸己 佛由人成 摘自人間福報
學佛反求諸己 佛由人成
觀世音菩薩和娑婆世界的緣分很深,幾乎所有人等聽到「觀世音菩薩」名號,都會覺得很親切,很自然地就稱念起他的名號,祈求他能夠幫助自己。
佛印了元禪師與大文豪蘇東坡兩人,既是詩文同好,亦為禪佛同道,兩人經常相偕出遊,一同吟詩作偈,交換人生心情。
一次,兩人又一起到郊外散步,途中見到一座馬頭觀音石像,昂揚而立,佛印一見,立即合掌禮拜觀音。
蘇東坡看到這座馬頭觀音,卻不解地問說:「觀世音菩薩本來是我們要禮拜的對象,可是為什麼他的手上和我們一樣,掛著一串念珠而合掌念佛,到底觀世音菩薩在念誰呢?」
佛印禪師回答:「念觀音。」
蘇東坡不假思索應道:「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手持念珠念觀音呢?」
佛印禪師說:「求人不如求己。」
學佛,其實就是學自己,完成自己,正因為佛由人成。
觀音菩薩3個重要節日 為何都在19日?
人間福報
【本報綜合報導】佛教傳入中國之初,通過經典的翻譯,觀音信仰逐漸萌芽,並開始普及、興盛、演變,時至今日,每逢農曆2月19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日、6月19日成道日、9月19日出家日,各地寺院都會廣開山門,雲集信眾,以紀念觀世音菩薩慈心悲願,倒駕慈航,普門救度的不思議精神。
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而無悔,但他的三個節日為何都在19日呢?
若以究竟來說,觀世音菩薩久已成佛,歷經無數誕辰,無法考證。
但從凡夫信仰的角度而言,顯然需要一個眾所周知的吉祥日子,以此虔誠禮拜,清淨身心。
●觀音菩薩 曾是阿彌陀佛長子
記載觀世音菩薩最早的經典之一是《悲華經》,其卷三云:
「爾時,寶藏佛尋為授記:善男子,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,生大悲心,欲斷眾生諸苦惱故,欲斷眾生諸煩惱故,欲令眾生住安樂故。善男子,今當字汝為觀世音。善男子,汝行菩薩道時,已有百千無量億那由他眾生得離苦惱,汝為菩薩時,已能大作佛事。 」
經中的「善男子」即是過去無量劫前,阿彌陀佛曾為轉輪王無淨念時的長子不眴。
不眴在寶藏佛前出家發願:「若有眾生遭受苦惱恐怖,如果能憶念,稱念我的名號,即為其免除種種痛苦煩惱。 由此因緣,寶藏如來為他授記名為觀世音。」
●化身妙善公主 出生、出家、成道
而根據民間傳說,觀世音菩薩有幾個化身,其一便是妙善公主。
相傳很久以前,西峪國妙莊王有三個女兒,長女妙因、次女妙緣、三女妙善。
據說妙善公主農曆「2月19日」出生,出生時室內異香天華,空中祥雲環繞。
其自幼聰慧,喜愛佛法,不慕榮華,年少時便博覽群經,世人尊稱為三皇姑。
待妙因、妙緣長大成人相繼出閣後,唯妙善公主不聽父命,決心出家修行。
妙莊王大發雷霆,就將妙善公主貶為庶民,趕出皇宮。
於是,妙善公主就在「9月19日」這一天,到香山白雀寺出家。
後來妙莊王得了重病,傳說只有服用直系親屬的手和眼才能痊癒,妙莊王認為妙因、妙緣最孝順,就傳旨讓她們獻出手眼,可誰知兩人都不願意。
後來,妙善公主將自己的手眼剜割下來,給妙莊王服用。
妙莊王病癒後,才發現救他的竟是早已出走的女兒妙善,此時見到自己女兒已無手眼,悲痛萬分,他向佛陀禮拜懺悔,希望女兒恢復手眼。
又因妙善救度眾生宏大願力,剎那之間,妙善公主長出千手千眼,經過修行9年,於「6月19日」方成正果。
這就是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庇護天下苦難的傳說,也是觀世音菩薩3個節日為何都在19的緣故。
●何日積德行善 何日即是觀音聖誕
另外,還有人認為唐朝龐蘊之女靈照也是觀音化身。 這些雖是傳說,但不可否認的是觀世音菩薩的誕辰,跟這些人物的節日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正如阿彌陀佛的誕辰跟他的化身永明延壽、彌勒佛的誕辰跟布袋和尚有關一樣,都是藉著這些化身事蹟,才確立了佛菩薩的紀念日。
當然,從諸佛本懷而言,只要趣向菩提,普潤含生,日日是佛日,一如太虛大師所說:「清淨為心皆補怛,慈悲濟物即觀音。 」
何處有虔誠的觀音信仰,何處就有菩薩的廣大慈悲;何日積德行善,何日即是觀音聖誕。
觀世音菩薩的信仰究竟在哪裡? 就在眾生清淨無染的心靈
【護心護念】🌊水月觀音🌙
【好好聚好好散】 南無🦚孔雀明王🦚
💖讓該來的自然來,讓該走的自在走。💖
緣俱則聚,緣盡則散,讓每個聚散淡然於心,從容於表,優雅自在地生活。放開執念,隨緣是最好的生活。
給這個當下🍀 無量光的祝福 infinite blessings 🍀
【時間x空間】❤️🔥南無 觀世音菩薩❤️🔥
【智慧開】南無觀世音菩薩👌
【好久不見 】 南無 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👏